个粉丝

问答

专栏

资料

 发布于  2008-08-25 20:23:56
采纳率 0%
128个问答
5066

自己行动,从申请开始zz

“中国学生,一向缺乏自己行动的能力。”
    我的外国老板,以及其他可能但未成为我老板的外国教授,不止一次地向我陈述了这个观
点。以下的话摘自与不同人物当面或者电话里的对话(英文翻译、大意):
1 “中国人对于自己该做什么常常不太清楚。如果不给他任务描述,而只给他空闲时间和项
目,他常常会呆在那里等待你的指示。”
2 “和同样条件的其他学生相比,中国博士似乎更愿意和导师维持一种命令和被命令的关系,
所以我会问你‘对与导师关系的理解’这个问题。”
3 “没被给出计划的中国学生总是很茫然。”
    一般来讲,出国的人总是坐拥优越的自身条件。动辄3.8、4.0的优异GPA,时常让平均80分
出头或者3.3的人弱弱地冒泡问“我该申请什么,我能申请什么”。而即使是4.0的家伙,也会
机械地把自身条件罗列一遍,指出自己GRE分数的比某大牛差几分,然后絮叨同样的主题。更
有研究生都快毕业的,连自己该申请什么都傻傻分不清楚,却拘泥着自己的PAPER比某大牛少
几篇。一群群把老师出卷意图揣摩得很透彻的人,在揣摩他们自己的意图的时候,却遇到了
困难。
    你的计划是什么?
STEP1:“你是谁?”
    “请用尽量简要地概括的你所有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思想。”
    以上来自一次电面的问题内容。
    我想,通不过这个测试的人,即使出去了,至少会很头大。我们被动地被赋予了一张课
表,我们的成绩并没有包含理解它的义务,但是一个人——尤其是做创新工作的人——不能
对他的四年人生毫无理解。
    我相信,一个人的研究生活,其实是他个性的外化。从对自己的理解,到对自己经历的选
择,到申请时对自己的介绍,体现了你对自己的把握。从你的角度来说,这种把握能赋予你
在国外的枯燥生活某种兴趣和动力。从对方的角度来说,这种把握赋予他预测你的具体表现
的某种可能。当教授觉得自己的项目能够对得上你对自己人生的规划时,他会对你的表现给
出高于你GPA和履历的期望。
    即使最功利地从申请成功率来讲,你不该为自己设计一句简短而有力的广告词吗?当你被
要求介绍你自己时,“选择XX就是选择成功”这种没有内容的半夜电视推销的广告词,你拿
来到全美TOP50的陌生教授那里推销自己,也未免太寒酸了吧!大企业的广告,至少是一句幽
默而有点哲理的短句吧,你就没有对自己精悍有力点的人生概括么?

STEP2:“你真的对我感兴趣吗?”
    套词如同泡MM。这句如雷贯耳的话不用偶解释来源了……任何一个人,遇到另一个想和自
己相处若干年的人的时候,总是会问这个问题。教授也不例外。我们时常遇到“热情洋溢地
套词却被泼‘你其实对我并没兴趣’冷水”的情况。其实在这种情况下不妨相信教授说的
话。如果你连自己都没有心跳加速,立刻企图去了解对方的一切事情,又怎么能企图获得对
方的回应?
    “你为什么选择我们?”
    这句话出现的频率可以说是100%。有些教授甚至会追问你为什么不在国内进行相同内容的
研究。有关选校,所有人几乎都会提到TOP50要X所、50-100要Y所、100+要Z所,但不知道其
中“你很想去的”有几所、“一般般的”有几所、“不到万不得已不去”的有几所?讲句难
听话,连很想去的学校都没有,出国?自虐啊?
    与申请流程不同,取得详细认识的渠道往往不是Goabroad版,或者中介。这里能提供的最
多是学校列表和硬性要求(GPA/GT)列表。而学问的特点在于同行密切大于同地/同校。老
师、研究生学长、书籍、论文库,这一切才是确切的信息渠道。从这点来说,本科生进实验
室,最大的作用,不是那篇不成熟的杂志论文,而是接触了更多的在该专业的资源。而这些
资源,能够获得对专业结构、热门论题与已有课程之间联系的认识。一个实质性的兴趣,应
该是言之有物的。

STEP3:“我们可以达成什么交易?”
    不提要求就是最高的要求。这句话对出国适用,对你MM也适用。
    怯懦的我们似乎一向与一切带有教授头衔的人保持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中国学生的交涉
能力是外国导师担忧的一大问题——即使他们的TOEFL和GRE高得离谱。其实在对自己有了充
分的认识以后,一个灵活而务实的项目期望的描述只能为你的申请带来好处。它唯一潜在的
风险是教授可能觉得你的期望不符合他(比如属于另一个院系),即使这个期望稍微过高或
者略不符合,沟通也能为你们带来良好的气氛。而它的好处,在于这对符合条件教授是一个
很好用的高帽子,而且也给你摆脱“傀儡”的形象一个很好的实例。
    一个能够独立工作的人是知道如何与对方交换意见与条件的,能够提出合适条件本身就是
认识深度的体现,需要对研究方向进行细致的调查与分析——或者至少从你尊敬的博士或研
究生学长处梳理出一些观点。

    这篇心情文针对的是这一轮版面上的迷茫潮。想强调的是独立行动的能力。出国的人,在
讲究个人价值的西方,如果没有独立行动的能力是很要命的。从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概括
自己开始,到系统地调查一个学校、一个实验室、一个教授,最终结合两方面的条件与需求
完成一个申请。这是锻炼独立行动力的一个很好的机会,相信做完这一切的人,至少不会傻
看着老板的项目而不知从何下手。整个过程因人而异,并不限定GPA或者GT成绩,但我相信
这能给任何人的申请都带来更好的助益,也有助于你在异国他乡受到别人的尊重,工作更有
成效,生活更为有意义。
我来回答
回答0个
时间排序
认可量排序
易百纳技术社区暂无数据
或将文件直接拖到这里
悬赏:
E币
网盘
* 网盘链接:
* 提取码:
悬赏:
E币

Markdown 语法

  • 加粗**内容**
  • 斜体*内容*
  • 删除线~~内容~~
  • 引用> 引用内容
  • 代码`代码`
  • 代码块```编程语言↵代码```
  • 链接[链接标题](url)
  • 无序列表- 内容
  • 有序列表1. 内容
  • 缩进内容
  • 图片![alt](url)
+ 添加网盘链接/附件

Markdown 语法

  • 加粗**内容**
  • 斜体*内容*
  • 删除线~~内容~~
  • 引用> 引用内容
  • 代码`代码`
  • 代码块```编程语言↵代码```
  • 链接[链接标题](url)
  • 无序列表- 内容
  • 有序列表1. 内容
  • 缩进内容
  • 图片![alt](url)
举报反馈

举报类型

  • 内容涉黄/赌/毒
  • 内容侵权/抄袭
  • 政治相关
  • 涉嫌广告
  • 侮辱谩骂
  • 其他

详细说明

易百纳技术社区